建设健康中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根基,必须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公共卫生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改革的理论渊源、本质特征、基本规律和举措路径,指明了前进方向。新征程上,在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福祉等实践中,应进一步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智库优势,为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助力赋能,推动社会治理效能显著跃升。
增强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紧迫感责任感,始终把保障人民安全和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实践中,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深刻认识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维护国民健康的有力武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健康织紧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要从保障国家总体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战略高度,认识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的紧迫感责任感,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各类重大风险,坚定不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根基。要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持之以恒在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中提升人民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进一步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把保障人民安全和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预防为主,推动关口前移,坚持法治思维和创新思维,不断完善制度保障,扩展服务、提高质量,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要科学界定包括专业机构在内的各方面职责,实现依法治理、有序参与和科学管理,积极发挥有关智库作用,在建立以监测实时、数据精准、预测科学等为基础的政府决策支持体系和群众宣传教育体系等方面体现优势,为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在全面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方面发挥智库作用。体现高等院校智库优势,常态化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医学常识教育、公共卫生知识教育。按照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充分发挥相关院校学科、临床等优势,开展线下宣讲、线上讲座、专家问答等活动。应用型高校可有计划有针对性设置相关课程,面向有关单位、基层组织、有关群体和行业进行培训教育。围绕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着重研究和宣讲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进行公共卫生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切实提升社会各界坚持平战结合、科学高效处置的意识和能力,为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夯实基础。
在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方面发挥智库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专业科研人员、专业科研平台,对相关问题研判有理论深度和前瞻视野,应在助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健全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方面发挥优势,强化风险防范,提高监测预警敏感性和准确性。积在平时,用在急时。依托高校院所,围绕公共卫生体系构建和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救治体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有效运用第一手资料、前沿成果和科学建议帮助有关方面掌握情况,进行趋势分析。结合数字化建设,探索新兴科技赋能智库研究的新方式,拓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智库研究过程中的应用方式,提高公共卫生智库研究的效率及精准度,更好地参与社会公共治理。
在强化调查研究分析和科学决策方面发挥智库作用。在宏观层面,高校类智库应紧紧围绕健康中国建设进程,进行相应的建模和统筹分析,向有关方面献计献策,为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领域的顶层设计、专项规划、方案制定等工作提供智力服务支持。在微观层面,积极参与到具体公共卫生政策举措的调研、论证、制定、执行及评估等阶段工作,从推进发展、强化治理、应急处置等角度出发,提出参考意见。围绕服务保障群众全生命周期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寻找切入点,提出更多护航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福祉的对策建议。
在加强专业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智库作用。进一步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智力密集、专业能力突出的优势,着力突破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瓶颈。针对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工作中需要充实基层一线疾控力量等问题,建立健全智库与各地和各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积极与有关地方和基层开展医联体建设,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开展联合诊疗,服务更多基层群众。依托学科优势,深化产学研协作,统筹特色性科技团队,逐步探索形成“智库+地方”“智库+企业”等多种合作形式,联合行业企业,开展医学治疗、药品研制、健康康养等方面的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出更多智库成果。明确医药技术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加快生物医药、中医药等领域关键性技术突破和成果应用,提高高校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的承载能力。着眼未来,人才是关键。要致力于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整合各方面资源,进行特色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特色人才培养,为卫生健康事业和公共卫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科研人才保障。